-
大國反腐:蘇美為何結局迥異
在冷戰中,蘇聯人“自己打敗了自己”,蘇共黨內的特權和腐敗等問題,成了壓垮“蘇聯熊”的最後幾根稻草之一。其實,腐敗不是“蘇亡美興”最重要的原因。區別在於,當整個國家直面“腐敗之痛、貪瀆之恥”時,人民做出了怎樣的選擇?[全文]
-
《決定》有沒有説出你的心裏話?
會議成果讓人人都覺得自己有份兒。與總想“説出別人沒想出來的話”的想法相比,“説出每個人心裏想説的話”才是更大的政治智慧。 社會輿論對於原有的改革共識出現了不同看法,“老路”的懷戀和“邪路”的誘惑共存,《決定》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最大公約數”。[全文]
-
廉政承諾之下政府該如何“斷腕”
新政府立下廉政承諾,約法三章也體現了馬克思的“廉價政府”理念。但這些對反腐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當前中國處於以治標贏得治本時間和空間的反腐敗關鍵期,每個“踐諾”行動會被過度解讀關注,每次失信之舉可能被極度放大。[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