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觀點 | Opinion more
-
“燈塔”隕落,出路在何方?
要了解以“自由世界”領袖自居的美國怎會落到如此地步,就應該把神話和偶像崇拜扔到一邊,並回歸歷史。共和黨自1968年以來贏得了白人多數選票,民主黨則掌握了黑人和其他族裔的選票。這一巨大的歷史反轉,被裏根和特朗普放大,預示着美國將無可避免地陷入衝突。[全文]
-
特朗普被踢出推特,下一個是誰?
如果政府封停賬號,會被譴責為“事前限制”;但對公司,法律沒有限制。這種事發生過一次,就可能發生第二次。臉書和推特都沒有主要競爭對手。公眾依賴它們進行未經“過濾”的溝通。我們該如何看待大公司巨賈老闆們的“封殺”權?[全文]
-
“勤王”動員令是一場美國民主的911
美國民主在價值與制度上的韌性及自我修復能力,我們從1月6日衝突事件中兩黨與國會兩院的聯合護法行動中已可見一斑,但這種重建民主的共識在美國內外衝突條件下仍非常薄弱。這需要美國法治的力量、民主黨的政治節制、共和黨的政治反思以及美國社會的團結與和解。[全文]
-
民主黨要是逼迫太甚,美國真要脱軌了
如果民主黨繼續窮追猛打,想追究特朗普的責任,就會逼迫特朗普祭出各種荒腔走板的招數,比如自己赦免自己。而且對特朗普而言,即使自己逃過再次被彈劾,堅持到1月20離任,最大的隱憂還是無法保證在自己離任後不追究。[全文]
-
美國在崩潰?三類變化,兩條證據,一點啓示
長期以來,中國人對美國存在着浪漫主義的想象。人們往往抽取出美國的積極面,比如民眾的善良、社會的有序、經濟的增長、種族的和諧、國家的崛起等等,將原因與內核都歸於民主的變量。現在,民主在衰老,美國在退步。“美國反對美國”狀態變得更加惡劣。[全文]
-
特朗普也許到頭了,但特朗普主義沒有
那麼多人敢闖首都、衝國會,證明特朗普主義在美國很有社會基礎。去年7400萬人給特朗普投票,他們對大選、對特朗普的評價跟主流社會必然不同。特朗普的政治前途是走到頭了,但4年後,很可能會出現一個更聰明的新“特朗普”。[全文]
-
美國民主還能再搶救一下嗎?
民主是報紙的讀者投書。民主是九局上半的比數。是尚未被證明錯誤的點子,歌詞還沒寫壞的一首歌。是熱狗上的芥末與配給咖啡裏的奶油。民主是戰時委員會的要求,在戰爭中某天的早上,想要知道什麼是民主。[全文]
-
美國前議長:為什麼我不接受拜登成為總統?
民主黨曾多麼迫切地想與特朗普總統“合作”啊,乃至於在他上任前就開始討論彈劾事宜了。我從佩洛西那裏學會了“不合作”。整整四年,整個建制派被動員了起來,共同抵制民選總統,彷彿他們是免疫系統,正在消滅病毒。現在,他們反過來説我們破壞民主。[全文]
-
特朗普陷入“最後的瘋狂”,中國企業該怎麼辦?
拜登政府上台後有許多棘手事情亟待處理,廢除特朗普簽發的這些行政命令並不會被列為優先處理。但是中國高科技企業是等不及的,所以必鬚髮出強烈信號,積極推進、甚至迫使拜登政府將此列入優先處理議程。如何推動?依據美國憲法起訴美國政府,是一個現實且有效的法律方法。[全文]
-
特朗普“眾叛親離”,美國的命運則像阿甘懷裏的巧克力
也許美國的未來就像阿甘懷裏的那盒巧克力,你不知道下一個會是什麼滋味。過去這舉世矚目的一天,或許只是美國這個走向黃昏的霸權翻過的平凡一頁。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為什麼在知識、資源供給都不缺乏情況下,美國的問題如同房間裏的犀牛一直被視而不見?這才是所有人該反思的問題。[全文]
-
為什麼美國國會被佔領,整個西方世界都在震動?
類似這樣的事情能在美國發生,自然有可能在任何西方國家發生。2020年德國就有極右民眾試圖衝進國會大廈,只不過警察給力才沒有成功。這也是為什麼美國國會被佔領,整個西方社會極為緊張。2021年德國大選,2022年法國大選,他們當然擔心美國的示範在歐洲重演。[全文]
-
法國為什麼“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戴高樂時期,法國還是一個主權完全獨立的國家,薩科齊之後,法國沒有一個真正獨立的總統,都是跟着美國走。原本因為特朗普總是犧牲歐洲利益,法德都要聯合起來了,但現在拜登上台,歐洲恐怕連這點動力都沒有了。[全文]
-
這是美國的恥辱
入侵者應該被逮捕,那些沒有戴面具的人可能很快會被識別出來。華盛頓的警察在哪裏?暴徒剛一衝進去,維吉尼亞和馬里蘭就發出了請求支援的電話,國民警衞隊也開始行動。但在如此重要的一天,國會大廈竟沒有得到更好的保護,堪稱醜聞。 [全文]
-
這出“美國反對美國”的好戲,鍋都甩給特朗普就完了?
今天美國民主就類似於像MAGA那樣,三段論結束:“民主是完美的,都是好的。問題出在特朗普和他的支持者,把他們兩個幹掉,然後一切太陽照常升起。”“資本主義”就像一個一旦觸碰就會電擊的無形籬笆,讓美國的精英和民眾只能被困在“城頭變換大王旗”的藩籬中轉圈圈。[全文]
-
“今晚就必須除掉特朗普”
現在馬上行動。現在參與行動的任何一個人,即使是那些到目前為止犯下最嚴重錯誤的人,都有機會以憲法守護者的身份共享榮光。沒時間耽擱了。現在就解除這位叛國總統的職務。邀請特朗普所在政黨現在就加入罷免者的行列,或者讓他們從此與特朗普一起遺臭萬年。[全文]
-
“打臉”拜登的不是中歐協定,而是特朗普的“美國優先”
對歐盟和中國來説,《全面投資協定》顯然將帶來雙贏局面,但美國顯然並不樂見歐洲“向中國靠攏”。特朗普的副國家安全顧問氣急敗壞地表態,即將上任的拜登表示美國立場將更加“強硬”。但這一次歐洲並未屈服。[全文]
-
福山不靈了
疫情應對最好的地方是韓國、中國台灣、日本、越南和德國,他們不但像福山説那樣,政府有出色的執政能力,而且他們社會的貧富分化也不明顯。即便在拉丁美洲,相關減貧的政策也在疫情中證明了它的價值。[全文]
-
特朗普,會落得韓國離任總統那樣的結局嗎?
拜登在選後的各種講話中,幾乎每次都不忘提及希望彌合或者緩解兩黨支持者的分裂狀況。他本人也在採訪中明確表示無意去追究特朗普在任期間的所作所為。背後的原因就在於拜登深知投票給特朗普的7400萬人是不容小覷的政治力量。[全文]
-
美國你好,歡迎來到縱橫捭闔的新世界
之前很多人想象中的“美國只要換一個總統,歐洲立刻就會義無反顧向美國靠攏,做恭順的小弟”這樣的場景沒有出現,相反,歐洲用這份協議談判的結果,展現出了明確的戰略信號:“我們知道我們圖什麼”。[全文]
-
和中國打交道,美國還缺點戰略思維
正如印度尼西亞前駐美國大使迪諾·賈拉勒所説:“今天,東南亞人希望與美國和中國和睦相處。他們也希望美國和中國,至少在他們所在的地區能夠和睦相處。這是過分的要求嗎?” 他補充説:“我們不想陷入反華運動。”[全文]
-
- 資訊 | Information more
-
都快走了,他還想着對國會“使壞”
-
同是天涯淪落人,他一聽到尼克松就“炸了”
-
缺人用,他要與班農“重修舊好”
-
特朗普的人,遭遇“職業歧視”
-
納瓦羅走出白宮,拎着一張涉華照片
-
“反水”共和黨議員要買防彈衣自保,國會報銷
-
這也要“趕盡殺絕”…
-
孩子們“逃離”紐約
-
“他躲在白宮,自怨自艾”
-
“律師費,不付了”
-
趙立堅:美國內政,不予置評
-
封完特朗普,推特CEO反思了
-
這就把特朗普給“賣”了?
-
Snapchat:離任當天,永封賬號
-
特朗普推特“轉世”:NO,NO,NO
· 劇情更新了 -
表面“潑冷水”,私下“一團火”
-
史上首位!特朗普遭第二次彈劾
-
史上首位!特朗普遭二度彈劾
-
家鄉紐約也想棄了他…
-
突然攤牌!美政府提前30年解密“印太戰略”文件
-
-
· 特朗普 ·
-
共和黨大會?還是特朗普“洗白”大會?
-
若有首位女總統,特朗普這麼想...
-
伊萬卡一番吹噓後,網友不買賬
-
特朗普前私人律師:不要相信他説的每一句話
-
拜登:為阻止疫情傳播,我願再次“封國”
-
整天被特朗普惡毒攻擊作何感受?哈里斯放聲大笑
· 特朗普發起猛攻 -
風太大看不清提詞器,特朗普靈機一動
-
支持者不戴口罩,特朗普這麼解釋…
-
紐約抗議者遭便衣警察強塞進車
-
“美國大部分地區沒有新冠病毒”
-
特朗普:福奇有很高的支持率 為什麼我沒有?
-
CNN打臉特朗普口中“超難測試”,還補了一刀
-
“我為黑人做的比任何人都多,可能就比林肯差點吧”
-
“我們的檢測有點好得過分了”
-
特朗普競選顧問為低上座率辯解 福克斯主播:你們看起來很傻
-
特朗普急了:博爾頓敢出新書,就送他上法庭
-
特朗普又遭惡搞:支持拜登吧,他會跑步會喝水
-
小心翼翼下講台被羣嘲 特朗普發推
-
“普京應該不希望我連任,雖然我感覺他挺喜歡我”
-
“六週美國死亡人數超過越戰,你該連任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