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南邊疆“內地化”,雍正走的這一步很關鍵
清朝的統治力量進入土司地區之後,建立軍事據點,設立綠營和汛塘。同時還在基層設立同知等流官,中央權力在土司地區也開始滲入基層。在雍正朝後期,雍正帝在土司地區推行保甲的設想得以實現。[全文]
-
藏族男孩丁真, 他的世界為什麼會歸四川管轄?
雍正初年平定羅布藏丹津叛亂之後,控制了整個藏區。年羹堯上奏,認為“沿邊番回必屬內地,方是平靜西海永遠之良策”。四川的管轄範圍開始擴展到青藏高原東部地區,丁真的家鄉理塘也就是在清朝雍正年間成為四川省的一部分。[全文]
-
搶武則天這樣的名人,道理我們懂,沒想到連“她媽”都搶…
武則天的名氣自然比武則天母親楊氏大很多,但武則天故里已經有幾個地方在爭奪,而且確實與欽州沒有任何關係,所以只好用“武則天她媽”這樣的標題來吸引眼球。關於武則天家世的研究,此前學術界的討論已經較為充分,確實找不到與欽州市靈山縣直接的聯繫。[全文]
-
從“羅馬帝國糧倉”到糧食進口大國,埃及經歷了什麼?
這兩千年來埃及到底經歷了什麼?難道現在的農業技術還不如古代嗎?也有人認為埃及在尼羅河上修築的阿斯旺水壩導致尼羅河下游土地肥力下降,從而影響了糧食產量。這樣的説法有一定的道理,但並沒有觸及問題的本質。[全文]
-
萬萬沒想到,“偉光正”的美國史是這樣被解構的
包括哥倫布在內的眾多歐洲殖民者的雕像開始被抗議者破壞,這其實也是美國式“文化革命”的一部分。因為當初這些雕像的塑造,正是白人建立自己文化霸權的體現。 [全文]
-
在明朝,精英階層的社會流動率有多大?
明代前期,平民進士所佔比例甚至高達百分之七八十。由此,何先生認為明代前期精英階層的社會流動率極高,即使是近代西方社會精英的社會流動率也難以超越。不過生活在明朝的不同年代,社會流動率又有所差別。[全文]
-
德國為何交出“風險平攤”的抗疫作業?
正如在媒體採訪中,一些德國的醫學專家強調的那樣,中國的防疫工作效果顯著,但並非所有措施都可以在德國直接被套用。任何選擇都是基於國情產生的。面對疫情,德國與中國交出的兩份“作業”,更像是電車難題中司機面臨的情況。[全文]
-
在希臘留學都挺好,就怕遇上……
許多留學生在希臘還喜歡租車出行,週末或者假期喜歡約三五好友,開車去偏僻的修道院或者各類神廟等歷史遺蹟遊玩,這時一定要將租來的車輛停在正規停車場,因為還有一類明目張膽的小偷會在景區找停在路邊的私家車,砸玻璃獲取車內財物……[全文]
-
西方破解的古代文字不靠譜?研究古典學不能張口就來
近年來,中國學界試圖對比西方古典學,建立起一套中國古典學研究的範式,通過弘揚中文經典樹立中華文明之根,增強古典學研究的豐富性。然而,也有不少人試圖推翻西方古典學研究,將西方古典學研究的傳統視為無根之木,這違背了我國古典學研究的初衷。[全文]